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21章 现代化训练和装备

真实的伤亡情况远超八个人,据历史学家考究,松锦大战清军死伤也在七八千人左右,当然相对于最终明军死伤五万四千人的数字是相当的低,但皇太极为了炫耀自己的赫赫武功,夸张的把伤亡数字改写成八个人,当然他不在乎蒙古和朝鲜会不会信这个数字,他信就可以了。

既然大部分明军已经被消灭,皇太极就命令多尔衮和豪格带领部分满洲士兵返回盛京修整,他们已经出战一年多的时间,已经建立了功勋,让他们回去合情合理,虽然多尔衮还不甘心,但此时的他羽翼未丰,不敢违抗皇太极的命令,只能带着豪格和两万清军离开了锦州。

虽然少了两万人,但洪承畴的明军也只剩下一万多人,皇太极的部队还有五万人左右,依然是以多打少,紧密的包围着锦州和松山两个城池,现在无论是锦州还是松山都失去了补充粮食的道路,失守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
松锦之战还需要持续一段时间,而我在开封这边的军事化改革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,燧发枪是下一步发展目标,虽然这种步枪装填麻烦,命中率喜人,但对于明军普遍装备的火绳枪还是先进了200多年。

当然我选择的是1820年前后装备英国军队的褐贝丝燧发枪,兑换出来图纸之后交给诸葛云观进行改进,改进到可以让开封的工匠看懂,会制造为止,褐贝丝步枪的大部分部件,例如发条带、枪机和弹簧片,通常由精铁制成,而其他部件,如尾部底板、扳机护套和推杆,则用普通的铁和黄铜制成。整枪重约10磅(4.5千克),可以安装17英寸(432毫米)长的三角形截面刺刀。该步枪没有瞄准具,通常士兵把刺刀突耳作为粗略的瞄准具。

练习的结果如下(无风条件下):距离100码(91.44 m)时上靶率为53%,距离200码(182.88 m)时上靶率为30%,到距离300码(274.32 m)时上靶率则只有23%。可以说,褐贝丝步枪的准确性与18至19世纪其他大多数滑膛步枪相差无几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这是训练程度很低的普通士兵射击的成绩。

打造燧发枪的钢铁占用了制造其他武器的用量,各部军官纷纷前来抱怨,我乾纲独断,虽然燧发枪的命中率太低,甚至还不如弓弩,但在远距离,甚至说在未来的战场上,燧发枪是战争之王,大炮是战争之神,合适的武器和合适的战法才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。

燧发枪不是什么新玩意,明军和内阁等大臣接触过初级燧发枪,我选择仿制的是后期性能稳定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