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5章

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,很淡,却又多次在看不见的地方企图暗涌。

开学的时候他把剪好的片子交给了老师,又前后反复打磨了一个月投出去。本来没抱什么希望,这是李卓曜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,没想到他这部以记录美术生为主题的纪录片《燃火》,却一路过关斩将,闯入了决赛。决赛在中南美院举办,说是比赛,其实是一个电影月活动,从12月中旬至1月中旬。

其实真正决赛的,只有三天,在中南美院的大礼堂放映决赛作品,然后现场出结果。院里也有另一组进决赛的同学,直接赶着决赛的三天去,但李卓曜却直接跟老师请了一个月假。

“老师,这电影月活动有蛮多好片子的。还有一些青年导演带着作品来展演跟讲座,我想听完,机会难得。”

他把请假理由说的冠冕堂皇,辅导员也很痛快地批了假。

想来学习的心是真的。但他还存了别的心思。

第一天到中南美院的时候,他一个人在学校遛弯。掏出手机,看了无数遍那个熟悉的号码,又迟迟发不出去一个字。

他便跟个社会闲人一样在周楚澜的学校转悠,食堂、教学楼、图书馆……李卓曜默默地卡着每一个可能会偶遇到周楚澜的时间,出现在这些地方。但一次也没见到他。

图书馆除外。在门口贴着的“图书馆年度借阅之星”名单里,按照借阅数量排序,李卓曜一眼看见了“数字媒体艺术学院2班周楚澜”,排在第16位,他去年一共借阅了82本书,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长213个小时。

那一行字像一簇温柔的羽毛,触在李卓曜的心口。

这种感觉很奇特。像是自己进入了他的生活。

吃着一样的食堂的菜——他们食堂比自己学校食堂好吃多了,梅干菜扣肉才卖5块钱一份。

在一样的篮球场打过球——有时候李卓曜也会去篮球场打会儿球。周楚澜小臂的肌肉线条很好看,李卓曜听他说过,大一的时候,他是他们学校篮球队的前锋,不过后面要忙着兼职,就退出了篮球队。

在一样的教室听过课——某天下午他摸去数字媒体艺术学院,随便找了个大教室,猫在了最后一排坐着。数媒学院的教室是带有lt;a href= tart=_bnkgt;年代感的古朴风,挂着暗红色天鹅绒的大窗帘。

很快就到了12月31日。李卓曜想,不知道周楚澜会不会来这里看烟花。他提前一个小时来到了湘江边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